香港高等研究院新聞

香港高等研究院「明日之星講座系列:物理」

2021年10月22日

 

劉奇博士、王騁博士及李丹楓博士為香港高等研究院主持網上講座。

香港高等研究院 (高等研究院) 「明日之星講座系列:物理」於 2021 年 10 月 19 日(星期二)在香港城市大學 (城大) 及網上舉行。講座上,三位城大年青物理學研究員介紹他們的開創性發明,包括無限層鎳酸鹽超導體、未來智能手機的高壓電池及光電高性能光學材料。

講座上,城大物理系助理教授李丹楓博士,發表了題為「在無限層鎳酸鹽達致超導性的軟化學方法」的研究報告。李博士介紹了他如何通過軟化學方法合成的無限層鎳酸鹽薄膜中發現超導性,及其超導特性的研究。

李博士集中研究新型氧化物電子薄膜製備、原子尺度異質結外延生長、低維超導體系及界面新奇物理性質等相關領域。2019年,他與史丹福大學的研究小組首次研發鎳氧化物超導材料,成功解決了困擾學界超過三十年的難題。

接著,由城大物理系助理教授劉奇博士發表了題為「未來智能手機的高壓鋰鈷氧化物正極材料」的發布。 三十年前,2019 年諾貝爾獎獲得者 John B. Goodenough 首次發現鈷酸鋰 (LiCoO₂) 。自此,這材料成為智能手機鋰電池的主導正極材料。演講上,劉博士討論他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合作研究計劃的最新發展。他闡述團隊如何通過運用鑭和鋁摻雜抑制有序-無序轉變的技術,成功將 LiCoO₂ 的充電截止電壓提升至4.5 V。劉博士指出,新研製的 4.5V -LCO已達至約190mAh g⁻¹ 的可逆容量,比現時最高效的商品化 LiCoO₂容量提高約 15%。他相信,這產能提升對未來智能手機市場將產生重大影響。

劉博士一直鑽研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他目前的研究領域是通過多重中子和同步加速器技術對功能材料的結構特性進行研究。致力研發低成本、高效及環保的鋰電池錳基正極材料。

最後,由城大電機工程學系助理教授王騁博士發表題為「拓寬鈮酸鹽光子學 助力未來光電子學」的演講,他介紹了多種高性能鈮酸鹽光子器件的最新研究進展。另外,王博士解釋如何擴大鈮酸鹽光子集成電路的複雜性,並引用多個例子,闡述如何進一步為未來的光通訊、毫米波系統和量子系統尋求可大規模生產的、低性能和高性能的光子解決方案。

王博士的研究重點涵蓋微納加工技術、集成光子學及光通訊技術。目前的研究方向是研發用於光通訊和非線性光學應用的集成鈮酸鋰光子電路。同時,王博士是城大太赫茲及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成員,開發用於低成本及高效產生太赫茲波的新型集成光子器件,可應用於醫學影像及化學鑒定。此外,王博士先後獲得2019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優秀青年科學家基金項目(港澳)」的資助,及榮獲「裘槎前瞻科研大獎2020」。

是次講座由光華教育基金會提供部分贊助。

講座詳情請按此

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及城大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講座教授黃志青教授向三位講者頒發證書,(左)李博士、(中) 劉博士及(右)王博士。

有關「香港高等研究院明日之星講座系列」研究資助
香港高等研究院矢志培育具潛質的年輕科研人才,致力委請國際知名學者為資深院士,及廣邀科學及工程領域的頂尖學者到訪,與城大年輕的研究人員及學生提供指導及啟發。本學年,高等研究院遴選十五位香港城市大學 (城大) 最有前途的學者,參與首個香港高等研究院「明日之星講座系列」,為他們提供一個平台展示其最新科研成果。

「明日之星講座系列」共有五場網上講座,於2021年9 月15 日至11月24日舉行,分別以數學、化學、物理、材料科學、和生命科學等研究領域為主題。每位參與講座的研究員均經過嚴格甄選才能脫穎而出。十五名明日之星能獲頒發由高等研究院發出的證書外,為進一步協助他們拓展其學術事業,高等研究院更贊助各人聘請博士後或博士學生,以協助其進行研究工作。

「香港高等研究院明日之星講座系列:物理」三位講者與一眾城大講座教授合照。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