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等研究院新聞
香港高等研究院「明日之星講座系列:生命科學」
2021年11月30日
香港高等研究院 (高等研究院)「明日之星講座系列:生命科學」於2021年11月24日(星期三)舉行,三位香港城市大學(城大)生物醫學領域的研究員,討論其最新的基礎研究結果如何為患者帶來治療希望。
首先由城大生物醫學系副教授盧沛芝博士發表了題為「開發靶向光動力治療的納米光敏化系統」的演講。腫瘤光動力治療 (PDT) 需要配合使用激發光敏劑,然後產生活性氧並殺死腫瘤細胞。一直致力鑽研癌症診斷和治療的盧博士,介紹其新研發的納米光敏劑,能改善PDT的多種限制。她表示這項研究有望提升PDT的臨床治療效果。
盧博士以一級榮譽於 2001年獲得香港中文大學化學學士學位,及於2005 年獲得博士學位。期後,她於安大略癌症研究所的生物物理學和生物成像部,擔任博士後研究員,致力研發對用於癌症診斷和治療的「智能」治療診斷劑。
接著,城大生物醫學系助理教授張亮博士探討「健康與疾病中的蛋白質相互作用」。張博士是癌症生物學和蛋白質組學領域的專家,他帶領的研究團隊一直研究腫瘤微環境中蛋白質組學和信號傳導,專注分析蛋白質與RNA (核糖核酸)相互作用。講座上,他提出 CRISPR 輔助的RNA結合蛋白細胞活檢 (簡稱CARPID) 的嶄新技術,可以靈敏地在活細胞中檢測與目標RNA結合的蛋白質。研究團隊借助現時最先進的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Rx系統導航,找出活細胞中RNA與蛋白質的相互作用。張博士認為CARPID的應用範圍廣泛,期望應用在開發生物標誌技術及腫瘤治療方法。
張博士於 2001 年在中國北京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獲得醫學學士學位,並於愛荷華大學完成博士學位。他的研究主要應用先進的質譜學和蛋白質組學技術,剖析人體內平衡和疾病的信號機制。
最後,城大神經科學系助理教授黎國安博士就「神經元中的RNA送遞及其重要性」發表報告。人腦的正常功能依賴於受控的神經元連接,數百億個神經元之間的互聯接點被稱為突觸。黎博士介其團隊於大腦突觸轉錄組研究的最新進展,及分析通過人類幹細胞衍生神經元的基因組編輯研究 RNA 結合蛋白的疾病突變。
黎國安博士以一級榮譽畢業於香港大學生物化學系,隨後在香港科技大學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並於2003年獲頒發裘槎博士後研究獎學金。黎博士的研究重點集中研究人類幹細胞衍生的神經元與疾病相關的遺傳變異。
是次講座由光華教育基金會提供部分贊助。
講座詳情請按此
有關「香港高等研究院明日之星講座系列」研究資助
香港高等研究院矢志培育具潛質的年輕科研人才,致力委請國際知名學者為資深院士,及廣邀科學及工程領域的頂尖學者到訪,與城大年輕的研究人員及學生提供指導及啟發。本學年,高等研究院遴選十五位香港城市大學 (城大) 最有前途的學者,參與首個香港高等研究院「明日之星講座系列」,為他們提供一個平台展示其最新科研成果。
「明日之星講座系列」共有五場網上講座,於2021年9 月15 日至11月24日舉行,分別以數學、化學、物理、材料科學、和生命科學等研究領域為主題。每位參與講座的研究員均經過嚴格甄選才能脫穎而出。十五名明日之星能獲頒發由高等研究院發出的證書外,為進一步協助他們拓展其學術事業,高等研究院更贊助各人聘請博士後或博士學生,以協助其進行研究工作。
[ 返回 ]